過去3年,各地陸續開展了二次供水設施的改造工作,成效顯著,但改造主要針對的是上世紀直至2000年之前建成在用的設施。丁光宏認為,2005年以后各地大規模采用的二次供水不銹鋼水箱的腐蝕、污染問題同樣十分普遍,嚴重影響飲用水安全,亟需引起高度重視。
公開資料顯示,我國城市居民小區的水箱已經發展了五代,現在運用較廣的是不銹鋼水箱。但是,不銹鋼水箱在以下幾種狀況下極易生銹:焊接工藝中高溫作業造成不銹鋼表層被破壞,水中的重金屬物質沉淀后會造成水箱生銹,不銹鋼水箱的氯氣腐蝕等;水本身是一種弱電解液,易引起水箱的電化學腐蝕;水在水箱的儲存和流動過程中,易形成箱體腐蝕、沉淀及結垢的情況,銹蝕中含有大量的鐵、錳、鉛、鋅等金屬物質和各種細菌及藻類,對水質的影響非常明顯,嚴重時會出現“紅水”“黑水”事故。此外,由于高層建筑的水箱中一般生活用水所占比例在蓄水池總容積的20%以下,而對于80%以上的消防用水則要求長期不被動用,僅靠生活用水將蓄水池內的水全部更新一次所需的時間很長,微生物滋生就會導致水質腐蝕,造成水質二次污染。
“確保城市居民飲用水‘最后一公里’的安全,就要科學規劃建設二次供水設施。”丁光宏建議,要科學地編制好城鎮新建居民生活小區二次供水設施規劃,要加快制定二次供水設施建設的行業或國家標準,“建議國家有關部門鼓勵各地在地方標準的實施中積累經驗,在經過一定時間的實踐和驗證之后,把行之有效的地方標準上升為國家層面的行業標準或國家標準,以確保我國二次供水設施規劃、建設始終保持在先進的技術水平上”。他建議通過試點形成可借鑒、可復制、可推廣的經驗和做法,確保先進技術的采用落地落實。比如,福建省龍巖、南平、福州等地根據新的技術標準,大力推廣鋼塑貯水池(箱),其性能和技術的先進性得到了專家和廣大用戶的高度肯定。通過先行先試,總結提煉,把各地的探索和舉措適時轉化為全國的工作部署,讓廣大的城鎮居民喝上放心的飲用水。